English

首页>>爱眼知识

眼科科普丨眼睛的“雾化”危机,关注白内障“预警信号”!

作 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7-28 11:17:09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随着年龄增长,“窗户”自身也会出现老化。有一种眼病,专挑老年人下手,它就是老年白内障。

幸好,这种病治疗起来并不困难,大部分患者可以重获光明。让我们一同走进眼睛的奇妙世界,探寻呵护眼睛的奥秘,为心灵之窗镶上健康边框。

1、白内障 眼睛的“雾化”危机

我们的眼球里有一个结构叫晶状体,年轻人的晶状体像蛋清一样透亮,可以通过调节将清晰的物像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能看清东西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合并糖尿病等各种原因,晶状体慢慢变得混浊,像煮熟的蛋白一样变成白色遮挡我们看东西,这就是得白内障了。

绝大多数的白内障都跟年龄相关,这是一个自然老化的现象。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老年人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可以说白内障的发生,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此外,眼球受了外伤,不管是有伤口的破裂伤,还是钝性外力的钝挫伤,都会导致白内障提前发生。户外工作者、长期服用激素、高度近视人群、合并青光眼等眼部病变的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病变的患者,由于其晶状体的代谢异于常人,白内障的发生往往会早于同龄人。

 

2、白内障的“预警信号” 警惕视力的悄然变化

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我们就该警惕白内障的发生了呢?绝大多数的白内障没有什么特别痛苦的感受,外观上也往往很难能察觉。白内障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还是视力下降。这种视力下降是逐渐发生的,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发现自己看东西越来越吃力。除了视力下降,畏光和眩光也是白内障的典型症状之一。在强光环境下,比如阳光明媚的户外,或者在灯光较亮的室内,你会感到怕光,甚至无法睁眼。夜晚开车时,对面车辆的车灯会变得格外刺眼,让你难以看清道路,增加了行车的危险性。

对比敏感度下降也是白内障患者常遇到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对不同亮度或颜色对比度的物体的感知能力降低。比如,在一幅色彩鲜艳的画中,正常人可以轻松看出颜色最细微的变化,但白内障患者却会觉得画面如黄昏般一片混沌,难以分辨细节。此外,部分白内障患者还会出现屈光度数改变的情况。有些原本需要佩戴老花镜的老年人,突然发现自己在阅读时不需要戴眼镜反而看得更清楚了,这可不是老花“自己好了”,而是白内障进展的一个信号。这就需要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来判断是否得白内障了。

 

3、白内障的“克星” 科学治疗 重获光明

尽管白内障会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但幸运的是,现代医学已经为治疗白内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能会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跨度。对于早期白内障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逆转已经发生的白内障,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效果并不确切。相对而言,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也是公认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白内障手术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眼科医生常常把眼球比喻成一台照相机,晶状体就是这台照相机的镜头,白内障手术可以理解成一个更换镜头的过程:通过2-3mm的切口把我们自己的天然晶状体从眼球内取出来,再把人工晶状体放进去重建眼球的屈光系统。白内障手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手术,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完成一台常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痛苦。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如眼底情况较好,大部分患者视力能得到大幅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正走向屈光时代,它不仅能解决白内障的问题,也能通过选择不同功能的人工晶状体来同时解决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等问题,让患者在术后不仅“看得清”,而且“看得好”,实现视力的“返老还童”。

 

4、白内障的“预防盾” 日常护理 守护眼健康

我们提到了,绝大多数白内障是一个老化的过程,其发生发展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早期白内障患者的视力还可以满足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下可以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蔬菜水果,保证饮食的多样化。紫外线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加速晶状体的混浊。因此在户外活动时,我们可以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为眼睛撑起一把“保护伞”。此外,我们应该格外小心避免眼部受伤,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定期到白内障门诊复查。等到白内障进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考虑白内障手术了。

白内障,这个看似可怕的眼部疾病,其实不堪一击。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继续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欣赏这个世界的精彩。

 

苑晓勇

天津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天津市眼科医院白内障科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转自:健康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