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特色介绍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诊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诊治

作 者:发布时间:2012-08-13 07:55:56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明显增加,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一种影响早产儿的眼部血管增殖性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成为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既阻碍了患儿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全球自发的消除可避免盲的目标之一就直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从而减少儿童盲的发生率。另外,世界卫生组织的“视觉2020”行动中也明确指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高、中等收入国家中,人群的重要致盲原因。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其发病的解剖基础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一般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该病的发生率越高。

    怎样早期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目前,ROP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强调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的“视觉2020”行动中指出通过早期的监测和治疗,努力使之成为一种可以避免的疾病(“avoidable disease”)。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成功的减少了它的发病,这其中包括:胎龄少于32周或者体重低于1500克(我国规定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为发病的高危人群,(根据天津地区的具体情况,将出生体重≤2500g或出生孕龄≤37周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进行ROP筛查)都应列为筛查对象,进行常规的眼底检查,初次检查一般在出生后4-6周,检查频率根据第一次检查的情况来决定,直至眼底颞侧视网膜完全正常血管化(大约在矫正胎龄40-41周)。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费用昂贵,主要因为ROP治疗上的问题是发现太晚,在家长和医生发现时多数已是4-5期,即使进行了手术,患儿复明的希望也很渺茫,但如果是ROP在早期被发现,对阈值或阈值前病变及时进行激光或冷凝治疗,就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并防止病变的继续发展,减少患儿失明。因此现阶段,预防发生是避免致盲的最有效策略。

    怎样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眼科医生一旦发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应在72小时内即进行光凝或冷凝治疗。4期以后的晚期病变主要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但成功率低,视功能恢复也有限。

    怎样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目前已明确生后吸氧是造成ROP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实践发现即使严格限制氧的用量,仍有ROP病变的发生,提示非氧相关因素也参与了病变的发生。近年研究发现生后生长发育迟缓是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需要妇产科、新生儿科、眼科医生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全社会动员起来重视对早产儿眼底的常规筛查。

    我院引进的美国产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RetcamⅡ),主要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各种小儿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检查,检查体位采用卧位,因配有130度儿童检查镜头,所拍摄的图像角度广,很容易发现周边视网膜的病变,因此适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和配合较差的患儿进行眼底检查。目前已检查患儿近四百名,及时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给予积极的治疗,防止病变的恶化,挽救患儿的视力,减少儿童盲的发生。


        ROP4期,A,B 视网膜颞侧出现纤维血管增殖,黄斑血管弓被牵引,走行变直,周边视网膜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每周三上午8:00至11:00,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中心,韩梅副主任医师,进行ROP筛查。